古木多年无子孙,牛羊践踏成官道。的释义

小星14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中杂诗

南朝·梁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古木多年无子孙,牛羊践踏成官道。

作者及朝代

作者: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好学不倦,颇有文名,曾撰《齐春秋》,武帝以其书不实,书焚官免,后奉诏撰《通史》,未就而卒,吴均的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明人辑有《吴朝请集》。

作者简介

吴均一生著述颇丰,除著名的《齐春秋》史传外,还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梁书》本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隋书·经籍志》录有《吴均集》二十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吴朝请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的夕阳余晖,鸟儿欢快地向房檐上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古老的树木多年没有子孙繁衍,牛羊践踏这里,竟成了官道。

释义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最末两句“古木多年无子孙,牛羊践踏成官道”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古树被牛羊践踏、自然生态被破坏的无奈与叹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山中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前两句“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以动衬静,写出了山居环境的清幽,表现了闲适的心情;第三、四句写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表现了山居的有趣与惬意,生动地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幽静闲适,而最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以古树被牛羊践踏、自然生态被破坏的无奈与叹息,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态破坏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吴均在山中隐居时所作,吴均一生仕途不得志,曾撰《齐春秋》,因书不实被焚,免官,后奉诏撰《通史》,未就而卒,他一生好学不倦,颇有文名,其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这首诗正是他在山中隐居时,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现实生态破坏的忧虑的集中体现,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态破坏的忧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