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天台
唐·刘沧
长松落落胜天台,佛殿经窗半岭开。
万壑松风鸣涧壑,千峰云气绕楼台。
仙人洞里藏丹灶,羽士岩边种玉苔。
欲访灵踪何处是,空余明月照苍苔。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境内),大中八年(854)进士,官华原尉,有诗名,他的诗作多写自然景色,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山水风光,常寓情于景,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译文
长长的松树挺拔而落拓,其景致之美超越了天台,佛寺的殿堂和经书的窗户在半山腰敞开,万壑间的松风呼啸着穿过山涧,千峰之上的云雾缭绕在楼台周围,仙人洞里藏着炼丹的炉灶,羽士在岩石边种植着玉色的青苔,想要寻找那灵异的踪迹究竟在哪里,只留下明月照耀着长满青苔的地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首联以长松开篇,突出其超越天台的美景,同时引出佛寺的所在;颔联通过松风和云气,进一步渲染了天台山的自然之美;颈联则通过仙人洞和羽士岩,增添了天台山的神秘色彩;尾联则以明月和苍苔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山的无限向往和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天台山的自然美景和神秘氛围,诗人通过描绘长松、佛殿、松风、云气、仙人洞、羽士岩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神秘色彩的世界,诗人也寓情于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刘沧在游历天台山时,被其壮丽的景色和神秘的氛围所深深吸引,于是创作了这首诗,天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其山水之美和佛教文化之深厚,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刘沧在游历天台山时,被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打动,于是挥毫泼墨,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沧对天台山的热爱和敬仰之情,也可以领略到他高超的诗歌创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