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枝倚槛照池冰,粉薄香残恨不胜。出自哪首诗?

小星12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梅花

唐·罗隐

枝枝倚槛照池冰,粉薄香残恨不胜。

占得早芳何所利,与他寒雀作生朋。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以诗酒自娱,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多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译文

梅花枝枝斜倚着栏杆,映照着池塘中的寒冰,花瓣轻薄,香气已淡,似乎承载不了太多的哀愁,它早早地占据了春天的芬芳,却又得到了什么呢?只不过是和那些寒冷的雀鸟做了朋友罢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在寒冷季节中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命运多舛的感慨,首句“枝枝倚槛照池冰”描绘了梅花在寒冷中的姿态,次句“粉薄香残恨不胜”则通过梅花的“粉薄香残”暗示了诗人的内心哀愁,后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梅花虽早开却未得赏识的遗憾,以及诗人对此的共鸣。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却不仅仅是在写梅花,诗人通过梅花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梅花虽美,却“粉薄香残”,暗示了美好事物的脆弱与短暂,而“占得早芳何所利,与他寒雀作生朋”则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即使你早早地展现出才华,也未必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可能像梅花一样,只能与寒雀为伍,这种对现实的深刻批判和无奈之情,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虽然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一生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种怀才不遇的遭遇,使得诗人对现实社会充满了深刻的批判和无奈之情,而梅花作为早春的象征,其孤独与无奈的形象,正好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因此诗人选择了梅花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创作了这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