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槐阴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出自哪首诗?

风云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早蝉

唐·白居易

绿槐阴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他的作品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译文

在绿槐树的浓荫里传来了一声清脆的蝉鸣,声音清新而响亮,此时雾气轻薄,微风轻拂,蝉鸣声似乎还未能完全展现出它的力量,不要说听到蝉鸣时总会感到惆怅,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忧愁也有人不忧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绿槐树下蝉鸣初起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蝉鸣声在清晨的宁静中显得格外清脆,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生愁苦与欢乐并存的深刻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早蝉”为题,通过描绘蝉鸣声在清晨的绿槐树下响起,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首句“绿槐阴里一声新”以绿槐为背景,突出了蝉鸣声的清新与响亮,同时也暗示了初夏时节的到来,次句“雾薄风轻力未匀”则进一步描绘了清晨的朦胧与微风轻拂的景象,使得蝉鸣声在这样的环境中更显得生动而富有韵味。

后两句“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愁苦与欢乐并存的深刻感悟,诗人认为,听到蝉鸣声时,不要总是感到惆怅和忧愁,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忧愁也有人不忧愁,这种对于人生多样性的认识,使得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代中期创作的一首描写初夏时节蝉鸣声的诗歌,当时,白居易正处于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但他并没有因此陷入消沉和绝望,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这首诗正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描绘蝉鸣声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愁苦与欢乐并存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对于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