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滞雨
唐·李商隐
滞雨通宵又彻明,
寒檐寂寂雨霏霏。
候馆萧条烛烬微,
离人独坐思凄凄。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之间,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难以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他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但在仕途上,他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历经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擅长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连绵不断的夜雨,从夜晚一直下到天明,
寒冷的屋檐下,细雨霏霏,寂静无声。
驿站客舍显得萧条冷落,蜡烛烧残,灰烬微明,
离人独坐,心中满是凄凉和愁思。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滞雨通宵、寒檐寂寂、候馆萧条、烛烬微明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诗人以离人的身份,独坐在候馆中,面对这连绵不断的夜雨,心中充满了凄凉和愁思。
赏析
这首诗以“滞雨”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首句“滞雨通宵又彻明”直接点题,说明雨势连绵不断,从夜晚一直下到天明,次句“寒檐寂寂雨霏霏”进一步渲染了雨夜的寂静和寒冷,为全诗定下了凄凉的基调,三、四两句“候馆萧条烛烬微,离人独坐思凄凄”则通过描绘候馆的萧条和离人的孤独,将诗人的愁思和凄凉之情推向高潮,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他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历经坎坷,多次被贬谪或调任偏远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独自坐在候馆中,面对连绵不断的夜雨和寂静寒冷的屋檐,心中充满了孤独和凄凉之情,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和抒发,通过描绘滞雨、寒檐、候馆、烛烬等景象,他将自己的愁思和凄凉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