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得得飞。
秦塞雁回横笛远,汉城人去落花稀。
云边晚雁遥相认,陌上垂杨祗自依。
今朝官满重归去,还挈来时旧酒瓢。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洛阳,中和二年(882年)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大顺二年(891年)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官至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终年七十五岁,谥号“文靖”。
译文
每年春天在这异乡悲愁,想着家乡的杜曲,黄莺自由自在地飞翔,秦地边塞的大雁飞回时,横笛声声远传;汉城的人离去后,落花也显得稀疏,天边晚归的大雁似乎能辨认出我,而路上的垂杨柳却只能独自摇曳,今天我的官职期满将要重归故里,还要带上当初来时用的那个旧酒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即将归乡的复杂心情,诗中通过描绘异乡春日、黄莺飞翔、雁回笛远、人去花稀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反映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渴望,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归乡的决心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联以“年年春日异乡悲”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悲愁心情,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秦塞雁回、汉城人去、晚雁相认、垂杨自依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渴望,尾联则以“今朝官满重归去,还挈来时旧酒瓢”作结,表达了诗人归乡的决心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庄在蜀地为官期间所作,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和五代十国的纷争,曾长期漂泊异乡,在蜀地为官期间,他虽然得到了相对稳定的生活,但内心对家乡的思念却从未停止,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即将归乡的复杂心情,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