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即事
宋·汪遵
楼前澹澹云头日,帘外萧萧雨脚风。
一点孤灯寒夜里,数声断雁夕阳中。
作者及朝代
汪遵,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文宗至唐昭宗年间,字不详,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初为小吏,因能吟咏而被歙州刺史薛能赏识,后游历各地,曾至边塞,晚年隐居泾县,著有《汪遵集》一卷,今已佚失,现存诗六十余首,多怀古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部分作品反映了晚唐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作者简介
汪遵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他的诗歌往往借古讽今,抒发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汪遵善于运用历史典故,通过描绘历史场景来反映现实,其诗作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楼前淡淡的云彩笼罩着初升的太阳,帘外细雨绵绵伴随着阵阵凉风,寒夜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闪烁,夕阳下,几声断雁在长空中哀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楼前云日、帘外风雨、孤灯寒夜、断雁夕阳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前两句写自然景色,云日与风雨交织,暗示着天气的变幻莫测;后两句则转向人文景观,孤灯与断雁相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艺术手法,云日与风雨的对比,既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孤灯与断雁的象征,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凝练而富有画面感,展现了汪遵作为晚唐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汪遵的个人经历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汪遵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面对这样的现实,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无奈,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汪遵在游历各地、经历人生百态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