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中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田子莫嫌弹铗恨,宁生休唱饭牛歌。
盈虚自有前修说,得丧宁无旧友知。
且喜此身归故国,白云深处寄蒿莱。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中,字有中,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是南唐的著名诗人,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律诗,李中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不要说弹奏弦歌就会因被贬谪而忧愁,青山明月从来都不曾空缺。
田光不要嫌弃冯谖弹铗而歌的怨恨,宁戚也不要再唱那喂牛时的歌谣。
盈亏盛衰自有前贤的论述,得失荣辱难道没有老朋友知道吗?
且喜如今能够回到故乡,在白云深处寄居在蒿草丛中。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得失、仕途起伏的豁达态度,首联以青山明月为喻,说明自然之美永恒不变,不因人的遭遇而改变,颔联引用历史典故,田光与冯谖、宁戚的故事,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淡然态度,颈联指出盈亏盛衰自有定数,得失荣辱自有老友相知,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以青山明月为喻,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淡然态度,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乐观态度,认为无论遭遇何种挫折,都应保持豁达的心态,颈联的“盈虚自有前修说,得丧宁无旧友知”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认为人生的盈亏盛衰自有定数,得失荣辱也自有老友相知,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中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可能因仕途不顺、人生坎坷而心生感慨,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的交融,诗人展现了自己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