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俗物关情少,醉后青山入意多。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辛弃疾

眼前俗物关情少,醉后青山入意多。

黄鸟数声催酒醒,白云几朵伴人过。

松风吹解带,竹露滴清歌。

此去无他事,惟应饱蕨薇。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译文

眼前的世俗之物很少能牵动我的情感,醉眼朦胧中,那青山却更多地进入了我的心意,几声黄鹂鸟的啼叫催促着酒醒,几朵白云悠然自得地陪伴着我走过,松风吹拂下,我解开衣带,享受着自然的凉爽;竹林中滴落的露水,仿佛在为我的歌声伴奏,此次离去没有别的事情,只希望能饱尝山间的蕨菜和薇草。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前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眼前俗物的冷漠和对青山美景的沉醉,后几句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的悠闲自得,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惬意,诗人通过对比“眼前俗物”与“醉后青山”,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中还通过黄鸟、白云、松风、竹露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清新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的山居生活之中,感受到了那份超脱与自在。

创作背景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晚年更是退隐山林,过着闲居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山居生活的闲适与惬意,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诗中,诗人以青山为友,以自然为伴,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