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别内赴征三首·其三
唐·陈子昂
孤魂愁塞外,空望忆江楼。
夜梦还秦塞,朝云又楚流。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子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陈子昂(约661年—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又称他为“陈拾遗”,他的诗歌理论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浮艳诗风,对唐代诗歌的革新有重要影响,他的诗作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和主要代表之一。
译文
我孤独的灵魂在边塞之外漂泊,心中空落落地思念着远方的江楼,夜晚梦中回到秦地的边塞,清晨又仿佛看见云彩流向楚地,离别你,我终究不忍心,徒劳地掩袖哭泣,弄脏了脸上的妆容,我们虽然分隔两地,但青山同云雨,明月共光辉,又怎能说是身处异乡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离别亲人、远赴边塞的复杂情感,首联和颔联描绘了诗人孤独漂泊、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景;颈联“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直接表达了离别时的痛苦和不舍;尾联则以青山、明月为喻,表达了虽然身处异乡,但情感相通、心灵相依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颈联“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是全诗的情感高潮,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诗人离别时的痛苦和无奈,诗人用“掩袂伤铅粉”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离别时的悲伤和不舍,尾联的青山、明月之喻,也赋予了这首诗以更深的哲理意味,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子昂在离别亲人、远赴边塞时所作,当时,他因才华出众被朝廷征召,但离别亲人、远离家乡让他深感痛苦和不舍,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离别之苦和思乡之情,这首诗也展现了陈子昂作为唐代诗歌革新运动先驱的才华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