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骄儿诗
唐·李商隐
骄儿凭稚气,敢逐凤皇骖。
照水红蕖相并蒂,映日芙蓉别样鲜。
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
词锋峻利若剑戟,舌端锋铓生云烟。
未明求衣起,对镜簪花眠。
运思绮窗里,即书纷墨点。
探得彩丝囊,系来双玳瑁。
直欲裁诗问化工,何如憔悴九秋蓬。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著称,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慨,常含有象征、隐喻等复杂手法。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译文
骄儿仗着年幼无知,竟敢追逐凤凰的行列,他像并蒂的红莲映照水面,像别样的芙蓉映日而鲜,意气雄豪本非分内之理,骄矜仗势横暴干涉他人,言辞锋利如同剑戟,舌端锋芒犹如云烟,天未亮就穿衣起床,对着镜子簪花而眠,在绮窗下构思诗句,笔下墨点纷飞,他探得彩丝囊,系上双玳瑁,真想问造化天工,为何让他如此憔悴,像九秋的蓬草一般。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骄儿的形象,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上一些年轻人骄傲自满、仗势欺人的现象的批判,诗中“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两句,直接点明了骄儿的性格特点,即凭借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横行霸道,不顾道理。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骄儿的形象,通过对其言行举止的刻画,展现了其骄傲自满、仗势欺人的性格特点,作者也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批判和不满,诗中“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两句,语言犀利,直接点明了主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而“照水红蕖相并蒂,映日芙蓉别样鲜”等句,则以美丽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与骄儿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其丑恶的一面。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些年轻人凭借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横行霸道,不顾道理,李商隐可能正是看到了这种现象,才写下了这首诗来批判和讽刺这些骄儿,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作者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