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丝独弹声未移,感君行坐星岁迟。的解释

风云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调丝独弹声未移,感君行坐星岁迟。

曲终人散空愁暮,独对寒灯数点悲。

作者及朝代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他的诗歌常常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象征意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译文

独自调试琴弦,琴声悠扬未曾停歇,感受到你因我而驻足,时光仿佛在这星辰变换中变得缓慢,一曲终了,人们散去,只留下我独自面对黄昏的愁绪,对着那几点寒灯,心中充满了悲伤。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独自弹琴的场景,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首句“调丝独弹声未移”描绘了诗人独自调试琴弦,琴声悠扬的场景;次句“感君行坐星岁迟”则表达了诗人感受到知音因琴声而驻足,时光仿佛变得缓慢的情感,后两句则通过“曲终人散”和“独对寒灯”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赏析

这首诗以弹琴为引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调丝独弹声未移”一句,既描绘了诗人独自弹琴的场景,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而“感君行坐星岁迟”一句,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珍视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后两句则通过“曲终人散”和“独对寒灯”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孤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个人经历有关,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对知音难觅和时光流逝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某个孤独的时刻,独自弹琴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以及对知音和时光的珍视和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