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三星差池光照灼,北斗西指秋云薄”,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阁夜》,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阁夜》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三星差池光照灼,北斗西指秋云薄”为近似意境的概括,原诗中直接对应的是“三峡星河影动摇”,但整体意境与您的关键词相符)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年终日暮,时光催逼着短暂的白天,天涯边霜雪初停,夜晚显得更加寒冷,五更时分,军营里传来的鼓角声悲壮苍凉,三峡上空银河星斗闪烁,仿佛随着波涛摇曳,荒野中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是因为战争带来的灾难;渔樵的夷歌在数处地方升起,表达着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卧龙和跃马最终都将化为黄土,人事变迁和音书断绝让我倍感寂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岁末冬夜的寒冷景象,以及因战乱而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星河动摇、霜雪霁寒等,烘托出战争带来的悲凉氛围,通过“野哭千家闻战伐”等句,直接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工整,情感深沉悲壮,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宏大的意境,诗人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和平的向往也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元年(766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杜甫身处乱世,深感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悲凉和感慨的诗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三星差池光照灼,北斗西指秋云薄”并非原诗中的直接句子,但原诗中的“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已经很好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战争带来的悲凉氛围的烘托,在赏析和解读这首诗时,我们可以将这两句关键词作为对原诗意境的一种概括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