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洞房愁
夜如何其夜未央,闲花照月愁洞房。
玉人独坐纱窗下,一曲瑶琴泪两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唐代·李商隐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情境进行。)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夜晚啊,这夜晚为何还未到尽头?
闲花映照着月光,让洞房里充满了愁绪。
美丽的佳人独自坐在纱窗之下,
弹奏着一曲瑶琴,泪水不禁滑落两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洞房内的女子因思念或孤独而心生愁绪,首句“夜如何其夜未央”以问句开篇,强调了夜晚的漫长与无尽;次句“闲花照月愁洞房”通过景物描写,将女子的愁绪与夜晚的静谧、月光的清冷以及闲花的映衬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接描写了女子的形象与情感,她独自坐在纱窗下,弹奏瑶琴,泪水滑落,进一步突出了她的孤独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将女子的愁绪与夜晚的景物相结合,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诗中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如“闲花照月”、“玉人独坐”、“一曲瑶琴”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诗中的问句“夜如何其夜未央”也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引发了读者对夜晚和女子愁绪的无限遐想。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某种情感上的挫折或孤独,在漫长的夜晚,他回忆起曾经的爱情或友情,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愁绪,他借助诗歌这一艺术形式,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文字之中,创作出了这首充满哀愁与美丽的《洞房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商隐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细腻表达,以及他对人生无常和孤独命运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