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河传·春晚》,全诗原文如下:
河传·春晚
唐·韦庄
春晚,风暖,锦城花满,狂杀游人,玉鞭金勒寻胜,驰骤轻尘,看花正好,柳丝长,芳菲逞艳阳。
高楼迢递想金天,河汉昭回更怆然,惆怅绿窗红泪,此夜长,空阶寂寂,斜月娟娟。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的衰落与五代的动荡之中,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丽,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春天将尽,风和日暖,锦官城(成都)里鲜花盛开,游人如痴如醉,骑着装饰华丽的马匹,在轻尘飞扬中急切地寻找美景,此时正是赏花的好时节,柳丝悠长,花朵竞相绽放,在阳光下展现着它们的娇艳。
遥望那高耸入云的大楼,思绪飘向遥远而辉煌的天空(金天,比喻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而夜空中银河明亮,更添几分凄然之感,心中满是惆怅,望着那绿色的窗棂,想到离别时的泪水,今夜显得格外漫长,空旷的台阶上寂静无声,只有斜月静静地照耀着。
释义
此词上片描绘了春天成都繁花似锦、游人如织的热闹景象;下片则笔锋一转,通过“高楼迢递想金天,河汉昭回更怆然”表达了对远方或理想世界的向往及对现实孤独、离别的深切感伤,绿窗红泪,斜月娟娟,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哀婉的氛围。
赏析
韦庄此词以春景为背景,巧妙地将繁华与孤寂、希望与失望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上片的热闹与下片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艺术效果,特别是“高楼迢递想金天,河汉昭回更怆然”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也透露出对现实无奈的深深叹息,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个人经历也颇为曲折,曾历经战乱流离,这首《河传·春晚》可能是在某个春日傍晚,诗人独自面对繁华落尽的春景,心中涌动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及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深刻感受时所作,通过这首词,韦庄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深刻揭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未来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