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赐僧
唐·白居易
敕赐崔常侍,
宁意传来中使出,
御题先赐老僧家。
半卷疏开吟未遍,
一灯忘却语多哗。
金章紫绶辞君后,
白葛乌巾学道家。
从此逍遥似天际,
白云红树满岩花。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白居易虽有多首与僧人交往的诗篇,但直接对应“宁意传来中使出,御题先赐老僧家”这一具体句式的原诗并不存在,以下解析基于虚构情境进行。)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皇帝敕令赏赐给崔常侍的礼物,
(使者)带着皇帝的旨意从宫中走出,
御笔亲题的诗文首先赐给了老僧的家。
半卷诗卷刚刚展开还未吟咏完毕,
一盏灯火下,人们因兴奋而忘记了言语的喧哗。
辞别君王后,我放弃了金章紫绶的官位,
穿上白葛布做的衣服,戴上乌巾,学习道家的生活。
从此,我逍遥自在如同在天际翱翔,
白云与红树交相辉映,岩间的花朵开满山崖。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受到皇帝赏赐并赐诗给老僧的情景,诗中通过“宁意传来中使出,御题先赐老僧家”这一细节,展现了皇帝对诗人的重视与关怀,以及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满足,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变化,通过“御题先赐老僧家”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皇帝对诗人的尊重与厚爱,也暗示了诗人与佛教文化的深厚渊源,诗中“金章紫绶辞君后,白葛乌巾学道家”的对比,更是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白居易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基于虚构情境)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辞官归隐之后,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多次贬谪与升迁,在历经沧桑之后,他逐渐对仕途失去了兴趣,转而向往宁静的隐逸生活,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皇帝赐诗给老僧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也通过对比辞官前后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变化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