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妃竹
唐·李贺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幽愁暗恨何时了,却遮迟日偷莺暖,密洒西风借鹤寒。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他生活在中唐时期,才华横溢却一生郁郁不得志,只做过三年从九品的小官,李贺的诗作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因而他的作品往往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且多抒发悲愤之情。
译文
斑竹的枝条啊,斑竹的枝条,上面泪痕点点寄托着深深的相思之情,楚地的游子想要聆听那瑶瑟中哀怨的曲调,只待在那潇湘深夜月明之时,内心的幽愁暗恨何时才能结束呢?就像那斑竹枝叶遮挡住了迟来的春日,让黄莺失去了温暖;又像是密集的细雨借着西风,给白鹤带来了寒意。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斑竹(湘妃竹)上的泪痕,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后两句“却遮迟日偷莺暖,密洒西风借鹤寒”以自然景象比喻内心的情感状态,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生的愁苦与孤寂,以及这种情感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与影响。
赏析
李贺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深远的意境,前两句直接点出斑竹与相思的联系,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后两句则通过“迟日”与“西风”、“莺暖”与“鹤寒”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温暖情感的渴望,又有面对现实寒凉的无奈,这种以自然景象寓言情感的写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创作背景
李贺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仕途不顺、情感受挫的时期,作为一位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重用的诗人,李贺内心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不满,湘妃竹的传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李贺借此题材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愁苦与哀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在唐代,文人墨客常以自然景物为媒介,寄托个人的情感与理想,李贺的这首诗正是这一传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