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高架
唐·李商隐
忘归醉客临高架,恃宠佳人索好枝。
月色渐浓花影乱,风声初起露华滋。
楼台错落迷归路,灯火阑珊映别离。
此夜相思何处寄,天涯芳草自萋萋。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醉意朦胧的旅人忘记了归途,独自站在高高的架子上;仗着宠爱的女子向人要取最好的花枝,月色渐渐变得浓厚,花影随风摇曳显得凌乱;微风初起,露珠开始凝结滋润万物,楼台错落有致,让人迷失了回家的路;灯火稀疏,映照出离别的场景,这夜晚的相思之情该寄托于何处呢?只有天涯的芳草独自茂盛。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醉客在高架上流连忘返,以及一个仗着宠爱的女子索要花枝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离别的哀愁,诗中“忘归醉客”和“恃宠佳人”两个形象,分别代表了放纵不羁和仗势欺人的两种人生态度,而“月色渐浓”和“风声初起”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相思之苦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新颖独特,通过两个鲜明的形象来展现人生的不同境遇,醉客和佳人的形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诗中的意境,诗人在描绘这些形象时,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烘托氛围,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在表达情感上,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慨,而是通过描绘场景和形象来暗示和隐喻,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个人经历有关,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和排挤,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醉客和佳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中的离别场景也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他或许在离别之际感受到了深深的相思之苦和无奈之情,从而将这些情感融入到了诗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