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蕊争开照槛光,诗家何物可相方。的解释

小编15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牡丹

唐·罗隐

万蕊争开照槛光,诗家何物可相方。

水边新绿嫩垂柳,不及前春旧锦香。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依附于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直白,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多有揭露和批判,同时也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译文

万千花蕊竞相开放,照亮了栏杆边的光芒,诗人啊,你用什么东西来比喻这牡丹的华美呢?水边那嫩绿的垂柳,虽然清新可爱,却远远比不上这春天里牡丹的锦绣般的花香。

释义

首句“万蕊争开照槛光”描绘了牡丹花盛开时的壮观景象,花蕊众多,竞相绽放,光彩夺目,照亮了栏杆,次句“诗家何物可相方”则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这牡丹的非凡之美呢?后两句“水边新绿嫩垂柳,不及前春旧锦香”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牡丹的华美,即使是水边那嫩绿的垂柳,也无法与之相比,因为牡丹的花香如同锦绣般绚烂,令人陶醉。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为题,通过对牡丹花盛开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牡丹的华美与独特,诗人以“万蕊争开”形容牡丹的盛开,突出了其繁盛与生机;以“照槛光”描绘了牡丹的光彩夺目,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次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同时也为后文的对比做了铺垫,后两句通过对比垂柳与牡丹,进一步突出了牡丹的华美与独特,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罗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社会的黑暗现实深感不满,但又无能为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牡丹的华美与独特,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他也通过对比垂柳与牡丹,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讽刺,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罗隐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感和时代背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