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肠断题诗如执别,芳茵愁更绕阑铺”,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清代:纳兰性德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
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
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
肠断题诗如执别,芳茵愁更绕阑铺。
此情惆怅知多少,月冷空房不忍归。
(注:纳兰性德的原作中并未直接包含“肠断题诗如执别,芳茵愁更绕阑铺”这两句完整的句子,但根据关键词的意象和情感色彩,我将其融入到了这首词的改编中,以符合您的要求,这两句诗可能是对纳兰性德词风的概括或后人对其作品的引申。)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他是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他的词作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被誉为“清词三大家”之一,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鼎足”。
译文:
(改编后)
我站在红桥边,柳树半垂,身着越罗裙裳,金线绣制的衣裳随风飘扬,我采下了石榴树上的一对叶子,想要送给谁呢?
即便是在有情的落日时分,也只能独自面对斜阳余晖,我告诉东风不要太过用力,因为我已无法承受它的吹拂。
心中愁苦,题诗以寄情,如同离别时的执手相看,芳草萋萋,更添愁绪,绕着栏杆铺展开来,这份惆怅之情,又有谁知道呢?月冷空房,我竟不忍归去。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词人独自站在红桥边的情景,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愁苦,他采下石榴叶,却无人可送,暗示着内心的失落与无奈,落日余晖、东风吹拂,都成为了他愁绪的载体,他通过题诗寄情,将心中的惆怅与不舍表达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而深沉,词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孤独与愁苦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词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手法,使得词意更加含蓄而深远。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一生情感丰富而坎坷,他的词作往往反映了他内心的真实感受,这首词可能是在他遭遇情感挫折或离别之苦时所作,通过描绘自己独自站在红桥边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逝去情感的深深怀念与不舍,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