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杂兴
宋·陆游
细柳缘堤少过人,平芜隔水时飞燕。
桃花开日雨初晴,榆荚飞时雪正妍。
地僻人稀行路断,山深日暮白云连。
春风不解营巢苦,雨湿新雏又几天。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细长的柳枝沿着河堤生长,行人稀少;平坦的草地上,偶尔有燕子掠过水面飞翔,桃花盛开的日子,刚好雨过天晴;榆树的钱状种子随风飘落,如同雪花般美丽,这里地处偏僻,人烟稀少,道路几乎断绝;山深林密,日暮时分,白云与山峦相连,春风似乎不懂得鸟儿筑巢的辛苦,雨水打湿了新生的雏鸟,又过了几天。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一个偏远而宁静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活的宁静,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世态的感慨和对自然生命的关怀。
赏析
“细柳缘堤少过人,平芜隔水时飞燕。”开篇两句便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孤寂的画面,细柳依依,行人稀少,燕子偶尔掠过水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春日氛围,接下来的两句“桃花开日雨初晴,榆荚飞时雪正妍”则通过桃花与榆荚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后两句“地僻人稀行路断,山深日暮白云连”则将视角拉远,描绘了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世态的淡然,最后一句“春风不解营巢苦,雨湿新雏又几天”则以一种寓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关怀与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陆游在晚年退居山阴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陆游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坎坷,晚年退居山阴后,他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与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