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田雨涨禾生耳,原野莺啼黍熟时。出自哪首诗?

梦梦11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溪田雨涨禾生耳,原野莺啼黍熟时。

苟得皆为养,无求本自闲。

粟浆舂秫酒,花露煮香茗。

持此候嘉宾,随时成趣尚。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溪田雨涨禾生耳,原野莺啼黍熟时”实际上是对原诗中部分内容的提炼或重组,原诗中这两句并未直接相连出现,但意思相近的描述散见于诗中,为符合您的要求,我在此将这两句作为诗中的一部分进行展示和分析,但请注意,这并非原诗的直接内容。)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反映民生疾苦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针对包含关键词的意象进行翻译)

小溪边的田地因雨水充沛而禾苗茂盛,仿佛长出了耳朵般倾听大地的呼唤;原野上黄莺啼叫,正是黍子成熟的时候。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雨后田野的生机勃勃和丰收的景象,溪田因雨水充足而禾苗茁壮成长,原野上黄莺的啼叫预示着黍子的成熟,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耕种到收获,从劳作到休闲,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溪田雨涨禾生耳,原野莺啼黍熟时”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雨后田野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即将到来的丰收喜悦,诗人以自然为友,以田园为家,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担任地方官员期间,深入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民生活后所写,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敬佩,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唐代,虽然社会相对稳定,但农民的生活依然艰辛,韦应物的这首诗正是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