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烟向冷孤灯下,唯有寒吟到曙天。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孤灯

唐·韦应物

炉烟向冷孤灯下,唯有寒吟到曙天。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见长,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炉火渐渐熄灭,烟雾在孤灯下飘散,只剩下我独自吟诵着寒冷的诗篇,直到天边泛起曙光,空旷的庭院里寂寞无声,春天似乎即将逝去,满地的梨花凋零,连门都懒得去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独自在室内的情景,炉火已冷,烟雾缭绕在孤灯之下,诗人孤独地吟诵着,直到天亮,庭院空旷,春意阑珊,梨花满地,诗人却无心欣赏,连门都未曾开启,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寂寞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炉烟向冷孤灯下”开篇,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炉火熄灭,烟雾飘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温暖的消逝;孤灯则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唯有寒吟到曙天”一句,展现了诗人深夜不眠,独自吟诵的孤独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后两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的氛围,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诗人却感到寂寞空庭,春意阑珊;梨花满地,本应美丽动人,但诗人却无心欣赏,连门都未曾开启,这种对比手法,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整首诗语言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通过描绘夜晚的孤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所作,他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但仕途并不顺利,在担任地方刺史期间,他深感官场黑暗、人情冷暖,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无奈,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夜晚的孤寂景象,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