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刘沧
岩扉不掩自多风,松竹萧萧满径秋。
人归远岫疏钟后,雪打高杉古屋前。
寒月照霜清似水,野云将雨白于烟。
幽居此境谁相问,唯有孤猿到客船。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在诗中营造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虽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不算特别突出,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仍受到后世文人的赞赏。
译文
山岩的门户没有遮掩,自然风多,松竹在风中萧萧作响,铺满秋意的小径,人们归来时,已是远山传来稀疏的钟声之后;雪花打在高大的杉树和古老的屋前,寒冷的月光照在霜上,清澈如水;野云带着雨意,比烟雾还要洁白,在这幽静的环境中居住,有谁来探访我呢?只有孤独的猿猴来到我的客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首联写山居环境的自然与风多,颔联通过“人归”与“雪打”两个场景,展现了山居生活的静谧与时间的流逝,颈联进一步描绘山居环境的清冷与美丽,尾联则以“幽居此境谁相问”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诗中“人归远岫疏钟后,雪打高杉古屋前”两句尤为精彩,通过“远岫”、“疏钟”、“高杉”、“古屋”等意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山林之中,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淡泊与对自然的亲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刘沧在山居期间所作,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选择隐居山林,以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刘沧也不例外,他选择在山林中隐居,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俗的淡泊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