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松影晚留僧共坐,水声闲与客同寻。
夕岚分彩翠相鲜,山照当轩晚更妍。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人均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丽闲淡,多写佛教禅宗思想,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傍晚时分,松树投下的影子挽留僧人一同坐下;潺潺的水声伴随着客人一同探寻这幽静之地,傍晚的雾气将山间的色彩分得格外鲜明,山景在轩窗前映照,傍晚时分更显得美丽动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句“松影晚留僧共坐”通过“松影”和“晚”字营造出一种幽静而闲适的氛围,僧人与诗人共坐,享受着这份宁静,次句“水声闲与客同寻”则通过“水声”和“闲”字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闲适之感,客人与诗人一同探寻山水之美,后两句则是对山景的直接描绘,夕岚(傍晚的雾气)和山照(山景在阳光下的映照)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明。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美好,诗人通过“松影”、“水声”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山水之间,诗人还通过“留僧共坐”、“与客同寻”等动作,表现出自己与僧客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共同追求精神寄托的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皎然的山居生活有关,作为一位诗僧,皎然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傍晚时分,与僧客一同欣赏山景时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情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追求自然、崇尚闲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