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竹枝词
唐·刘禹锡
省从骑竹学讴吟,便殢光阴役此心。
白发渐多人不识,青山何处是知音。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自从幼时骑在竹竿上学习唱歌吟诵,
便让这光阴和心灵都沉浸其中。
如今白发渐多,人们已不认识当年的我,
在这青山绿水间,何处能寻得真正的知音呢?
释义
“省从骑竹学讴吟”描述了诗人自幼年起便对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骑在竹竿上模仿大人吟唱,表现出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便殢光阴役此心”则表达了诗人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乐此不疲。“白发渐多人不识”反映了诗人年华老去,世态炎凉,曾经的才华和名声似乎已被世人遗忘。“青山何处是知音”则抒发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寄托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的个人经历为线索,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知音难觅的无奈感慨,首句“省从骑竹学讴吟”以生动的画面勾勒出诗人幼时的纯真与热爱,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便殢光阴役此心”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文学的痴迷和投入,展现了其坚定的艺术信念,后两句则通过“白发渐多人不识”和“青山何处是知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知音难遇的深深忧虑和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批判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地区,在长期的贬谪生涯中,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通过诗歌创作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感慨,这首诗正是他在晚年时期对自己一生文学追求的回顾和总结,同时也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深深忧虑和无奈,在青山绿水间,诗人或许能找到一丝慰藉和寄托,但内心的孤独和苦闷却难以完全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