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姚合
不教幽树妨闲地,别著高窗向远山。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作者及朝代
姚合,唐代诗人,字大凝,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元和十一年(816)进士,授武功主簿,历任监察御史,金州、杭州、虢州刺史,大理寺卿,与贾岛友善,并有诗名,时称“姚贾”,所作诗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擅长五律,刻意求工,颇类贾岛,故“姚贾”并称,其诗为宋江湖派诗人所师法,著有《姚少监诗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唐人小集》本,事迹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四九。
作者简介
姚合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之一,与贾岛齐名,并称“姚贾”,他的诗作以五言律诗见长,风格清丽闲淡,追求字句的精炼和意境的深远,姚合在仕途上并不显赫,但他以诗才著称,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我不让那幽深的树木妨碍了这片清幽的空地,特意将高高的窗户朝向远处的青山,一整天都没有人来打扰,我独自观赏着细雨绵绵,只见一对鸳鸯在雨中相对而浴,羽毛被雨水打湿后更显红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首句“不教幽树妨闲地”表达了诗人对居住环境的精心布置,不让树木遮挡了视野和空地;次句“别著高窗向远山”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远山美景的向往和欣赏,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则通过描绘细雨中的鸳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山居图景,诗人通过精心布置居住环境,将自然美景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中“不教幽树妨闲地”和“别著高窗向远山”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精心选择,也透露出他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情怀,后两句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细雨中的鸳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姚合晚年隐居山林之时,姚合一生仕途并不显赫,但他以诗才著称,对自然和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晚年隐居山林期间,他有机会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并将这种感受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这首诗正是他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日常生活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普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