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钟峰寺
唐·皎然
虽向钟峰数寺连,就中奇胜出其间。
松林日色长如暮,石径花香不记年。
万木寒云生远岫,千峰夕照落前川。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孤云共往还。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出入仕途,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等人交往密切,诗名颇盛,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佛寺禅境,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诗僧中的佼佼者。
译文
虽然钟峰之上寺庙相连众多,但其中最为奇妙出众的景致却在这座山寺之间,松林茂密,日光透过树梢,仿佛永远是黄昏时分;石径两旁,花香弥漫,让人忘却了岁月的流逝,远处山峦间云雾缭绕,万木葱茏,夕阳西下,余晖洒落在前方的溪流之上,这里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只有那孤云与我相伴往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钟峰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幽静与美丽,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寺的奇胜之处,首联点明主题,指出钟峰之上寺庙众多,但此山寺最为出众,颔联通过“松林日色”和“石径花香”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颈联进一步描绘山寺周围的自然风光,远山、云雾、夕阳、溪流,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寺真意的理解,以及自己与孤云相伴的孤独与超脱。
赏析
皎然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山寺的幽静与美丽,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山水之间,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山寺真意的理解,以及对孤独与超脱的向往,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对佛教有着深厚的信仰和独到的理解,他常常游历于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归宿,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钟峰寺时所作,面对山寺的幽静与美丽,皎然心生感慨,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皎然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他内心深处对孤独与超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