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中杂居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山中日长睡起迟,窗下悠然看落晖。
城中隔日趋朝懒,楚外千峰入梦频。
林鸟啼残春欲去,溪花落尽夏初归。
幽居自适何须问,况有琴书与酒随。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辞官隐居,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在山中居住的日子里,日子悠长,我时常睡到很晚才起床,悠闲地坐在窗前,静静地看着夕阳落下,与城中那些日复一日、匆匆忙忙去上朝的生活相比,我渐渐变得懒惰起来,而远在楚地之外的千山万峰,却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春天的尾声即将过去,林中鸟儿啼叫,花儿在溪边纷纷凋落,预示着夏天的到来,在这幽静的居所里,我自得其乐,无需多问外界之事,更何况还有琴书与美酒相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比城中的忙碌与山中的悠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诗中“城中隔日趋朝懒”与“楚外千峰入梦频”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展现了他对远方山水的无限眷恋。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隐居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将山中的景色与内心的情感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城中隔日趋朝懒”一句,既是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也是对当前状态的肯定,透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楚外千峰入梦频”则通过梦境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远方山水的向往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后,选择了辞官隐居,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期间所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