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量少壮不自乐,他日白头空叹吁。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唐代

作者:李颀

白日照绿水,绿水绕青山。

流水去无迹,万木常森寒。

思量少壮不自乐,他日白头空叹吁。

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陈。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公元690年,卒于751年左右,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辞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律诗,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有交往,诗名颇高,他的作品以描写边塞风光和送别之情见长,风格豪放而又不失细腻。

译文

阳光照耀着碧绿的河水,河水环绕着青翠的山峦,流水匆匆逝去不留痕迹,树木常年笼罩在寒冷之中,想到自己年轻时不懂得享受快乐,到了老年只能空自叹息,岁月匆匆已经迟暮,那些被抛弃的时光和心愿,就不要再提了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引出对人生时光的感慨,前两句写山水之美,后两句则转入对人生短暂的沉思,诗人感叹自己在年轻时没有珍惜快乐时光,到了老年只能徒增哀叹,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无奈和惋惜。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借景抒情,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前两句“白日照绿水,绿水绕青山”描绘了一幅明媚的山水画卷,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受,接下来的“流水去无迹,万木常森寒”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后两句“思量少壮不自乐,他日白头空叹吁”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年轻时不珍惜时光的悔恨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辞官归隐,过上了闲适的生活,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仍然让他感到深深的忧虑和无奈,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人生感慨,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普遍关注人生意义和社会现实的思想倾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