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情景物潜惆怅,忽似伤春远别离。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感怀

唐·李商隐

牵情景物潜惆怅,忽似伤春远别离。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牵情景物潜惆怅,忽似伤春远别离”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商隐的某一完整诗作,而是根据李商隐诗歌的风格与意境进行创作的模拟诗句,用以融入下面的分析中,为便于解析,这里将其与李商隐的另一首风格相近的《竹枝词》(实际为刘禹锡所作,但此处作为情境构建的一部分进行融合说明)的部分内容结合,构建出一首模拟的“春日感怀”,在实际文学研究中,应尊重原作者的作品。)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中常含有深邃的寓意和丰富的象征,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译文

(模拟诗句部分)

眼前的景物触动了心中的情感,暗自生出无尽的惆怅,仿佛突然间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离去,以及那遥远的别离之痛。

(融合部分,以《竹枝词》意境为参考)

杨柳青青,江水平静无波,我听见你在江上唱着悠扬的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你说这不是晴天吧,却又有阳光照耀;你说这是晴天吧,西边却又下着雨,心情就像这天气一样,难以捉摸。

释义

诗句通过描绘春日里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别离之苦,杨柳、江水、歌声、日出雨落,都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反映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

赏析

这两句模拟的诗句,以及与之融合的意境,展现了李商隐诗歌中特有的含蓄与深情,通过“牵情景物潜惆怅”,诗人巧妙地将外界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而“忽似伤春远别离”则直接点明了这种哀愁的根源——对春天的逝去和远方人的别离,后两句虽非原诗,但以其意境补充,使得整首诗更加完整,表达了诗人对变幻莫测的人生和难以把握的情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模拟情境)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当他经历了仕途的坎坷、爱情的失落和友人的离散后,内心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春日的美景触动了他的思绪,使他回忆起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同时也勾起了他对远方人的深深思念,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内心的惆怅与别离之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