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朝代:清代
作者:金农
野云行止谁相待,明月襟怀只自知。
不向人间争宠辱,静看山色换春衣。
作者简介
金农,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博学多才,精篆刻、书法、绘画、诗文,尤精隶书,其画造诣尤深,涉猎广泛,山水、花鸟、人物皆能,尤擅梅花,其诗作古朴清奇,脱尽凡蹊,独树一帜,金农的生活清贫,性格孤高,一生未得显达,但他把全部精力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
译文
野外的云朵自由自在地飘荡,又有谁来陪伴它呢?明亮的月亮怀揣着宽广的胸怀,这份情怀只有它自己知道,我不与世俗之人争夺宠幸或侮辱,只是静静地观赏着山色的变化,仿佛春天在为山峦换上新衣。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境,首句“野云行止谁相待”以野云自喻,暗示自己如野云般无拘无束,但无人相伴的孤独;次句“明月襟怀只自知”则以明月自比,表明自己胸怀坦荡,但这份情怀只能自己体会,后两句“不向人间争宠辱,静看山色换春衣”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不慕名利、超脱世俗的情怀,他静静地观赏着自然景色的变化,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野云和明月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境,诗人以野云和明月自喻,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对坦荡胸怀的追求和坚守,诗人也通过“不向人间争宠辱”的表述,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金农一生未得显达,生活清贫,但他却把全部精力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山居期间所作,面对自然景色的变化,诗人内心产生了深刻的感悟和思考,他通过描绘野云和明月的自由与坦荡,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对坦荡胸怀的追求和坚守;也通过“不向人间争宠辱”的表述,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超脱,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人生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诗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