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歌莫问秋风计,恐起江河垂钓心。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垂钓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一径草芜幽,萦纡逐水流。

枯荷难护霜,瘦竹不禁秋。

野色人稀到,寒光日易收。

劳歌莫问秋风计,恐起江河垂钓心。

作者简介

李中,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写山水田园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李中的诗作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故具体成就和影响力相对有限。

译文

一条小径上长满了杂草,曲折蜿蜒地随着水流延伸,枯萎的荷叶难以抵挡秋霜的侵袭,瘦弱的竹子也经受不住秋天的寒冷,这里的野色人迹罕至,寒冷的日光早早地就收敛了,不要问我秋风中的打算,恐怕会勾起我江河垂钓的隐逸之心。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幽静、荒凉的垂钓之地,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中“一径草芜幽,萦纡逐水流”描绘了环境的幽静与荒凉,“枯荷难护霜,瘦竹不禁秋”则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与凄清。“野色人稀到,寒光日易收”则暗示了这里的偏远与冷清,而“劳歌莫问秋风计,恐起江河垂钓心”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的疏离。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草芜”、“枯荷”、“瘦竹”等意象的运用,不仅描绘了环境的荒凉与萧瑟,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而“劳歌莫问秋风计,恐起江河垂钓心”一句,则更是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超脱世俗的志向表达得深刻而淋漓,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地点,但根据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晚年时期,面对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无常,内心产生了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描绘一个幽静、荒凉的垂钓之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渴望,这种情感在晚唐至五代时期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