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柳絮
宋·范成大
行人不似枝头絮,
也有无风到地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存诗1900余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著作传世。
译文
路上的行人不像那枝头的柳絮,
却也有不借助风力就落到地上的时候。
释义
此诗以“行人”与“枝头絮”(即柳絮)作对比,指出行人虽不像柳絮那样轻盈随风,但在某些情境下(如疲惫、年老、失意等),也会像柳絮一样,无需外力(如风力)就能“到地”,即达到人生的低谷或终点,这里暗含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赏析
范成大的这首《柳絮》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对比“行人”与“枝头絮”,巧妙地揭示了人生与自然的某种共通性,柳絮轻盈随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景象,而行人则代表着人类社会中的个体,诗人指出,尽管行人看似与柳絮不同,但在命运的安排下,也会经历类似柳絮“无风到地”的境遇,这不仅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是对人生脆弱性的深刻认识。
这首诗还体现了范成大诗歌的平易浅显、清新妩媚的特点,诗人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景象入手,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炼的语言,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寓于浅显易懂的诗句之中,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柳絮》的创作背景,史籍中并未有详细记载,但从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范成大在晚年时期创作的,晚年时期的范成大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比“行人”与“枝头絮”,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脆弱的感慨,这首诗也体现了范成大诗歌中常见的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