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杨柳枝词
唐·温庭筠
南陌东边杨柳枝,长条拂水绿参差。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儿。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音律和谐,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鼻祖,对后世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其文思敏捷,每入试,押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译文
南面的路边,东面的水畔,生长着婀娜多姿的杨柳枝,长长的柳条轻拂水面,绿色的柳丝参差不齐,随风摇曳,如今在这长江以北的地方,杨柳依然是这样的姿态,却愁坏了江南那些即将离别的人儿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杨柳枝的美丽姿态,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感慨,首句点明地点和对象,即南陌东边的杨柳枝;次句描绘杨柳枝的形态,长条拂水,绿影参差,形象生动;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离别之苦的深切同情。
赏析
这首诗以杨柳枝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间情感的关注,首句“南陌东边杨柳枝”直接点题,明确了描绘的对象和地点,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长条拂水绿参差”则进一步描绘了杨柳枝的形态美,长条拂水,绿影婆娑,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抒情,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以“即今江北还如此”作为过渡,将读者的视线从眼前的杨柳枝引向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暗示了杨柳枝的普遍性和永恒性,而“愁杀江南离别儿”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将杨柳枝与离别之苦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全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离别之际,看到眼前的杨柳枝而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抒发离别之苦的诗歌,杨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常被视为离别的象征,因此诗人以杨柳枝为题材,表达了对离别之苦的深切感慨,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寄托自己对人生、对情感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