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藏书
朝代:清代
作者:孙星衍
珍重囊箱莫遗放,他年须待注家传。
牙签锦轴为君装,秘册琳琅耀眼前。
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
青灯黄卷心常在,白发丹心志未迁。
作者简介
孙星衍(1753年-1818年),字渊如,号伯渊,江苏阳湖人(今常州),清代著名文学家、藏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经学家,他自幼聪颖好学,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等职,孙星衍在文学、经学、史学、金石学、藏书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尤其以校勘学闻名于世,对清代学术发展有重要影响。
译文
珍重地把书籍装入囊箱中,不要遗失或丢弃,将来这些书籍需要等待注释家来传承,我用牙签和锦轴为你精心装帧,那些珍贵的书籍如同琳琅美玉般闪耀在眼前,万卷藏书对子孙后代大有裨益,就像十年种树,终会长成参天大树,蔚然成风,在青灯下阅读黄卷(指古籍),我的心始终如一,即使白发苍苍,我的志向也未曾改变。
释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藏书的珍视与传承的期望,首句“珍重囊箱莫遗放”强调了书籍的珍贵与保护的重要性;次句“他年须待注家传”则预示着书籍的价值将在未来通过注释家的传承而得以彰显,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书籍装帧的精美、藏书对子孙的益处以及自己坚持阅读的决心,进一步强调了藏书与读书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书籍的深厚情感,诗人以“珍重囊箱”起笔,既表达了对书籍物质形态的爱护,也隐含了对书籍精神内涵的尊重,接着以“他年须待注家传”为过渡,将个人对书籍的珍视提升到了文化传承的高度,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情感饱满,既体现了诗人个人的藏书情怀,也反映了清代士人对文化传承的普遍关注。
创作背景
孙星衍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对藏书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一生致力于搜集、整理、校勘古籍,对书籍的珍视与传承有着深刻的认识,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藏书整理或阅读时刻有感而发,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藏书的珍视与传承的期望,这首诗也反映了清代士人普遍重视文化传承、注重个人修养与学术积累的时代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