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宝鼎千钧重,一串骊珠百颗圆。全诗是什么?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宝鼎篇

唐·韦庄

九州宝鼎千钧重,一串骊珠百颗圆。

龙骧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谁谓江南憔悴尽,年年端合为君愁。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九州的宝鼎沉重无比,仿佛有千钧之重;一串骊珠如同百颗圆润的明珠串联而成,这里是龙骧虎踞的帝王之地,帝王之子来到金陵探访古时的丘陵,春风试着温暖昭阳宫殿,明月依旧照耀着鳷鹊楼,谁说江南已经憔悴衰败,我每年都应当为这里的君主感到忧愁。

释义

首句“九州宝鼎千钧重”以宝鼎的沉重象征国家的稳固与重要;“一串骊珠百颗圆”则用骊珠的圆润和完美比喻人才的众多与杰出,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金陵(今南京)作为古都的雄伟景象,以及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沉的忧虑与关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宝鼎和骊珠的珍贵,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稳定和人才辈出的期望,通过对金陵古都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现实政治的担忧,韦庄的诗歌常常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充满了忧虑和关切,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金陵(今南京)时,有感于这座古都的历史沧桑和现状而创作的,通过描绘宝鼎和骊珠的珍贵,以及金陵的雄伟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稳定和人才辈出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的担忧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