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殿谈经惬帝怀,沃州归隐计全乖。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唐·王维

内殿谈经惬帝怀,沃州归隐计全乖。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原诗中“内殿谈经惬帝怀,沃州归隐计全乖”两句可能并非直接相连,且“山居杂咏”为后人所加标题,王维原诗可能散见于其文集中,未以“山居杂咏”统一命名,此处为便于解析,将其与其他相关意象组合成一首假想的诗,以便进行全方位分析。)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在内殿为皇帝讲解经文,让皇帝感到十分满意,但我原本打算归隐沃州的计划却完全落空了,在山中,松风吹拂着我解开的衣带,山间的明月映照着我弹琴的身影,你若问我人生的穷达之理,我只听那渔歌随着渔舟深入浦口,渐行渐远。

释义

“内殿谈经惬帝怀”描绘了王维在朝廷中受到皇帝赏识,为皇帝讲解经文并得到满意的情景。“沃州归隐计全乖”则表达了他虽有归隐之志,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的遗憾,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以及渔歌入浦的深远意境,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淡然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王维内心的矛盾与追求,前两句“内殿谈经惬帝怀,沃州归隐计全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对仕途的肯定与满足,另一方面则是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失落,后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王维作为“诗佛”的深邃与超脱。

创作背景

王维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他早年仕途顺利,深受皇帝赏识,但中年以后,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他逐渐对仕途感到厌倦,向往归隐生活,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既表达了他对过去仕途经历的回忆与感慨,也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也体现了王维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