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得人间无限事,江亭月白诵南华。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附:意境联想句

销得人间无限事,江亭月白诵南华。

(注:此句为后人根据王勃诗意联想而作,非王勃原句,但可融入对整首诗的理解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勃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他自幼聪颖好学,六岁即能写文章,被誉为“神童”,王勃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一生颇为坎坷,早年因才华出众而名噪一时,后因卷入政治斗争而被贬谪,最终在渡海时溺水身亡,年仅二十七岁。

译文

(原诗部分)

乱烟笼罩着青翠的台阶,高飞的月儿向着南端。

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只有这寒冷的夜晚和眼前的江山。

(意境联想句)

在这江亭月白之夜,我能够消解人间的无数烦恼,吟诵着《南华经》中的智慧。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江亭夜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孤寂与凄凉,乱烟、飞月、离亭、寒夜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而意境联想句则进一步升华了这种情感,将个人的烦恼与自然的宁静相结合,通过吟诵《南华经》(即《庄子》),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精神慰藉的境界。

赏析

王勃的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赢得了后人的赞誉,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江亭夜月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又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将个人的离别之情与自然的景象相结合,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含蓄,意境联想句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将个人的精神追求与自然的美景相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远境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勃在送别友人时所作,当时,王勃可能正面临着人生的某种困境或离别之痛,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人也通过描绘江亭夜月的景象,寄托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这种情感与景象的交融,使得这首诗在表达离别之情的同时,也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