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处世堪惊又堪愧,一坡山色不论钱。
门前车马如流水,唯有青山解送年。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其作品多反映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生活在人世间,既有令人惊恐的事情,也有让人惭愧的时刻;但眼前的这一片山色,却是如此美好,不掺杂任何金钱的杂质,门前的车马往来如流水般繁忙,只有那青山静静地陪伴着我,年复一年地送走了时光。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首句“处世堪惊又堪愧”揭示了诗人对人间世事的复杂感受,既有对世事无常的惊恐,也有对自己行为或境遇的惭愧,次句“一坡山色不论钱”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山色的纯净与无价,与世俗的金钱利益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门前车马如流水,唯有青山解送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和对自然宁静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山居生活画面,诗人通过对比世俗与自然的差异,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诗中“处世堪惊又堪愧”一句,既是对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而“一坡山色不论钱”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全诗的点睛之笔,后两句则以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笔触,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使全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绍嵩的僧侣身份和隐居生活有关,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对世俗名利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淡泊的态度,他选择隐居山林,远离尘嚣,以诗文为伴,以自然为友,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人心不安的现实背景,以及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