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饮酒·其八
唐·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芳。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卮言且向尊前涌,猛志还从梦后凉。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陶渊明
朝代:东晋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及人生的深刻感悟,影响深远。
译文
青松生长在东园之中,各种杂草掩没了它的芬芳,严霜冻死了其他草木,青松却卓然挺立,显现出它高高的枝干,在成片的树林中人不容易察觉,单独的一棵树才显得奇特,我提着酒壶抚摸着青松的枝条,远望时又时时回到这里,我的一生就像梦幻一般,为什么要被世俗的尘网所羁绊呢?在酒宴前我畅所欲言,但壮志在梦醒后却感到一阵凄凉。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青松在杂草中卓然独立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世俗羁绊的厌倦。“卮言且向尊前涌,猛志还从梦后凉”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酒宴前畅所欲言、抒发豪情,但梦醒后却感到壮志未酬的凄凉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青松为喻,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越,青松在杂草中依然挺拔,象征着诗人在世俗中保持独立和清高的品格,而“卮言且向尊前涌,猛志还从梦后凉”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感受,在酒宴前,他畅所欲言,抒发豪情壮志;但梦醒后,却感到壮志未酬,心中凄凉,这种矛盾感受,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东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陶渊明对现实社会深感失望,于是选择归隐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这首诗正是他在归隐生活中,通过对青松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世俗羁绊的厌倦,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感受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