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静思
唐·李商隐
上人一叩朱丝绳,万籁不起秋光凝。
空庭日暮鸟飞尽,孤灯独影对寒灯。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高僧轻扣着朱红色的琴弦,四周万籁俱寂,秋光仿佛凝固了一般,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已经飞尽,只剩下孤独的灯光和影子相对着寒冷的灯火。
释义
“上人一叩朱丝绳”中的“上人”指的是高僧或修行者,“朱丝绳”则比喻琴弦,这里可能暗指高僧通过弹奏琴曲来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万籁不起秋光凝”形容秋夜的寂静,万物无声,秋光仿佛静止不动,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空庭日暮鸟飞尽,孤灯独影对寒灯”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孤寂与冷清,空旷的庭院中鸟儿已经飞尽,只剩下诗人独自面对着寒冷的灯火,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高僧弹琴、万籁俱寂、空庭日暮、孤灯独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上人一叩朱丝绳”一句,既表现了高僧的修行境界,又暗示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而“万籁不起秋光凝”一句,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秋夜的寂静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内心充满了孤独与寂寞,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秋夜的静谧与冷清,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中的高僧形象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某种精神寄托或追求,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生活的渴望。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的标题和部分内容是我根据关键词和常见李商隐诗歌风格创作的,但李商隐本人并未留下这首名为《秋夜静思》的诗作,在分析时我们更多地是基于诗歌本身的内容和风格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