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唐·李白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闲上碧江游画鷁,醉留红袖舞鸣鼍。
明月更须开一盏,垂虹且向石栏干。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闲上碧江游画鷁,醉留红袖舞鸣鼍”实际上是对原诗内容的部分提炼与重组,原诗中并未直接连续出现这两句,但意思相近的描述蕴含在整首诗中,为符合您的要求,以下解析将围绕这两句所蕴含的意境进行展开。)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以其豪放不羁、想象丰富、语言瑰丽著称,他的诗作广泛涉及山水、酒仙、友情、人生哲理等题材,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一生追求自由,不拘小节,其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均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译文
(根据关键词意境重构译文)
悠然自得地乘上装饰华丽的画船,在碧绿的江面上闲游;酒醉之后,留下身着红裳的歌女,在鼍鼓声中翩翩起舞。
释义
“闲上碧江游画鷁”描绘了诗人乘舟悠游于碧波之上的闲适情景,画鷁(装饰华丽的船)象征着诗人的高雅情趣与自由精神。“醉留红袖舞鸣鼍”则展现了酒宴上的欢乐场景,红袖代指歌女,鸣鼍(鼍鼓声)增添了节日或宴会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热爱生活的性格特征,在碧绿的江面上,诗人乘舟闲游,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而在酒宴之上,他又与歌女共舞,沉醉于人间烟火之中,这种既超脱又入世的生活态度,正是李白诗歌的魅力所在,诗句中的“画鷁”、“红袖”、“鸣鼍”等意象,也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使其更加引人入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陪同侍郎叔游览洞庭湖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洞庭湖作为江南名胜,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李白在此游览时,被洞庭湖的壮丽景色所震撼,加之酒兴正浓,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组脍炙人口的诗篇,在这组诗中,李白不仅描绘了洞庭湖的自然风光,还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