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垆一曲竹枝歌,肠断江南奈尔何。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蓠湿叶碧凄凄。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其六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其七(含关键词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其八(自拟含关键词意境句,因原诗无直接对应句,但以下意境相符)

月色朦胧夜未央,当垆一曲竹枝歌。

声声泣泪情难诉,肠断江南奈尔何。

(注:其八为根据关键词意境自拟,非刘禹锡原诗,以下分析基于假设此句为刘禹锡风格创作)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

译文

(以自拟其八为例)

月色朦胧的夜晚还未结束,酒馆旁有人唱起了一曲《竹枝歌》,歌声中充满了泪水,情感难以诉说,让人心碎,对江南的思念和无奈又该如何是好呢?

释义

“当垆一曲竹枝歌”描绘了酒馆旁有人唱歌的情景,“竹枝歌”是巴渝一带的民歌,这里借指深情的歌声。“肠断江南奈尔何”则表达了歌者对江南的深深思念和无奈之情,情感深沉而哀伤。

赏析

这首诗(以自拟其八为例)通过描绘月色、酒馆、歌声等元素,营造了一种凄美而深情的氛围,诗人借酒馆旁的歌声,抒发了对江南的深深思念和无奈之情,歌声中的泪水,情感难以诉说,让人感受到歌者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肠断江南奈尔何”一句,更是将歌者的无奈和哀伤推向了高潮,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自拟的《竹枝词·其八》并非刘禹锡原诗,但我们可以根据刘禹锡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进行推测,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他的诗歌往往借景抒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这首自拟诗中,诗人可能借用了巴渝民歌《竹枝歌》的形式,通过描绘酒馆旁的歌声,抒发了对江南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这种情感与刘禹锡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是密切相关的。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