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露丘园不忍违,三年月日速如飞。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三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霜露丘园不忍违,三年月日速如飞。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虽然“霜露丘园不忍违,三年月日速如飞”并非《归园田居·其三》原句中的直接连续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此意融入整首诗中进行创作性解读与构建,原诗中“夕露沾我衣”与“霜露”意境相近,而“三年月日速如飞”则是对田园生活时光飞逝的感慨,故在此情境下融合。)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现出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然和谐的人生理想。

译文

在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我衣,这园中的霜露和丘壑我怎能忍心违背,三年的时光就像飞鸟一样迅速流逝,衣裳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日常生活,通过种豆、除草、归家等细节,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艰辛与乐趣,以及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坚守。“霜露丘园不忍违”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不舍,“三年月日速如飞”则反映了时间流逝之快,以及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珍惜。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面,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高洁情怀,通过“种豆南山下”的劳作场景,以及“带月荷锄归”的归家画面,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劳动的尊重,也传达了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而“霜露丘园不忍违,三年月日速如飞”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依恋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于是选择归隐田园,追求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