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叨世契与邻藩,东道瞻风御史尊。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邻藩有怀

唐·韦应物

虽叨世契与邻藩,东道瞻风御史尊。

海内文章推贺监,河阳花县仰琴尊。

清樽岁晚同欢宴,白发年来渐满门。

却忆故园今夜月,几回吟赏共芳樽。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影响,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诗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常能表达出对自然、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感悟,韦应物在政治上虽无显著建树,但在文学上却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虽然我与邻藩有着世交之谊,但在这里我更加敬仰御史大人的风范,海内文章首推贺知章,而河阳县令则以琴治著称,令人仰慕,岁末之际,我们清酒相邀,共赴欢宴,却发现白发已悄然爬满了双鬓,我不禁想起了故乡的明月,多少次我们曾共赏月色,举杯同饮。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邻藩友人的怀念和对御史大人的敬仰之情,首句“虽叨世契与邻藩”点明了诗人与邻藩的深厚交情,次句“东道瞻风御史尊”则突出了御史大人的威严和风范,接下来两句分别引用了贺知章和潘岳(曾任河阳县令,以琴治著称)的典故,以赞美友人的才华和政绩,尾联则转而抒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岁月流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真挚自然,诗人通过描绘与邻藩友人的交往和敬仰御史大人的情景,展现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高尚人格的向往,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在尾联中,诗人以故乡的明月为引子,将个人的思乡之情与岁月的流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某地刺史期间,在唐代,刺史作为地方长官,不仅要处理政务,还要与周边地区的官员保持友好关系,韦应物在任期间,可能与邻藩的官员建立了深厚的交情,并对御史大人的风范产生了由衷的敬仰,在岁末之际,诗人与友人共赴欢宴,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谊的诗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