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为守慰衰颜,忧事浑祛乐事还。全诗是什么?

春秋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东南为守慰衰颜

唐·韦应物

东南为守慰衰颜,忧事浑祛乐事还。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但风格与韦应物相近)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在东南方担任地方官以慰藉我日渐衰老的容颜,忧愁的事情都被驱散,快乐的事情又回到了我的身边,江面上细雨霏霏,江边长满了青翠的野草,六朝繁华如梦,如今只剩下鸟儿在空中悲啼,最无情的莫过于台城的柳树,它们依旧笼罩在烟雾之中,绵延十里长堤。

释义

首句“东南为守慰衰颜”表达了诗人因担任东南地方官而得以慰藉自己因岁月流逝而日渐衰老的容颜,次句“忧事浑祛乐事还”则进一步说明,随着职务的变迁,诗人心中的忧愁逐渐消散,快乐的事情又回到了他的生活中,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江雨、江草、六朝遗迹和台城柳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感慨和对自然景物的深情。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首联点明主题,以“慰衰颜”和“忧事浑祛”为线索,贯穿全诗,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全诗情感深沉而含蓄,尾联则以“无情最是台城柳”一句,将诗人的感慨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恒久不变而人事已非的深深感慨。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创作于韦应物担任东南某地刺史期间,韦应物已经步入中年,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而仕途的波折也让他心中充满了忧愁,随着他担任地方官,他得以暂时忘却这些忧愁,投身于繁忙的政务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应物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