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逢英主开前席,力与皇家正旧章。出自哪首诗?

小编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唐·杜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亲逢英主开前席,力与皇家正旧章。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杜甫一生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他的诗作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表达了他个人的理想抱负和道德追求。

译文

五更的漏声催促着拂晓的箭矢(指时间流逝),九重宫门内的春色让仙桃都沉醉,旌旗在温暖的阳光下随风舞动,如同龙蛇一般,宫殿的微风让燕雀飞得更高,早朝结束后,衣袖中携带着袅袅香烟,挥毫泼墨间,诗句如同珠玉般璀璨,有幸亲自遇到英明的君主开设御前席位,竭尽全力为皇家匡正旧有的典章制度。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早朝时的庄严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联写时间紧迫,春色醉人;颔联描绘旌旗舞动、燕雀高飞的生动场景;颈联写早朝结束后的情景,诗人带着香烟,挥毫作诗;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遇到英明君主并为其效力的感激和自豪。

赏析

这首诗以早朝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唐朝宫廷的庄严和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体现了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尚情怀,尾联“亲逢英主开前席,力与皇家正旧章”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英明君主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任左拾遗时所作,当时,贾至写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和其他一些大臣都有和诗,这些和诗都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早朝的盛况和诗人的感受,杜甫的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描绘,成为了其中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英明君主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唐朝宫廷的政治氛围和诗人的个人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