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耽诗句枉劳心,忏悔莺花罢苦吟。全诗是什么?

小编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又得浮生半日闲。

附加句(非原诗内容,但符合您提供的关键词要求,可能是后人附会或误传)

荒耽诗句枉劳心,

忏悔莺花罢苦吟。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曾客居梁园,后隐居庐山,宪宗元和年间曾任太子通事舍人,后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世称“李峡州”,晚年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鹤林寺,与僧人交往密切,诗风变得平淡朴实,他的作品以七言绝句见长,部分诗作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译文

(原诗部分)

整天醉醺醺的,像生活在梦境之中,

忽然听说春天即将过去,便勉强登山去欣赏春光。

途中经过一座竹院,与僧人闲聊起来,

无意中又得到了浮生半日的悠闲时光。

(附加句部分,非原诗意境,但尝试翻译)

沉迷于创作诗句却徒劳无功,让人心生懊悔,

对着莺飞花落的景象,决定停止那痛苦的吟咏。

释义

原诗通过描述诗人在春末勉强登山,途中偶遇僧人并与之交谈,从而得到心灵上的片刻宁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暂时超脱。

附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沉迷于诗句创作却未能有所成就的自责,以及对美好景物(莺花)的欣赏中产生的忏悔之情,决定停止苦吟,寻求新的生活态度。

赏析

原诗以“终日昏昏醉梦间”开篇,奠定了全诗闲适、慵懒的基调,随后通过“忽闻春尽强登山”的转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僧人的偶遇和交谈,更是让诗人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超脱,从而发出了“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感慨,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附加句虽然非原诗内容,但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通过“荒耽诗句枉劳心”的自责和“忏悔莺花罢苦吟”的决定,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和人生态度的转变。

创作背景

关于原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可能正处于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或厌倦的状态,渴望通过登山、与僧人交谈等方式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而附加句则可能是诗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诗歌创作后,对自己的创作状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决定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创作态度,这种反思和调整,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