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唐·钱起
吹笛秋江畔,寒风夕照间。
曲终道是不见人,江上数峰是谁子。
渺渺洞庭波,萧萧黄叶路。
何处渔歌起,孤舟正悠然。
作者及朝代
作者:钱起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郎,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郎士元齐名,世称“钱郎”,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之作,题材较窄,然其中不乏佳作,善写景,声律谐婉,意境幽深,情致缠绵,尤工五言律诗,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
译文
在秋日的江边,有人吹起了笛子,寒风在夕阳的余晖中呼啸,一曲终了,却不见吹笛之人,只留下江面上几座孤独的山峰,不知它们是谁的子民,洞庭湖水浩渺无边,黄叶满地的路上萧萧作响,这时,何处传来渔歌,只见一叶孤舟正悠然自得地漂浮在江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江边吹笛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前两句写吹笛的情境,后两句则通过“曲终道是不见人,江上数峰是谁子”的设问,引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秋日江边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吹笛人的消失和江上数峰的孤独,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渔歌和孤舟的悠然自得,又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钱起游历江南时期,当时,他或许正独自漫步在秋日的江边,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心中涌起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